2025-11-20
現時兩個超級大國 - 美國與中國在人工智能(AI)領域展開新型態競賽,從基礎模型突破、晶片設計、至實體場景落地等,競爭範圍橫跨科研、產業、軍事、經濟及民生等 ; 究竟中美雙方優劣何在? 投資邏輯又該如何 ? 最近全球對GPU折舊年期及資本開支放緩觀察,投資者如何作出更全面判斷和部署 ?
各位必須先行了解中美在AI和科技發展情況,目前美國優勢包括 :
當然美國劣勢亦不少 :
中國優勢則包括 :
中國也面對頗多劣勢 :
美國科技宜利用「由上而下(Top-down)」投資模式,其AI發展從科研突破開始,晶片與模型能力逐步從不同層次推進,再滲透至應用領域,即科技源頭驅動為主,故相關風險較大、回報潛力高,屬典型高波幅模式。
中國則利用「由下而上(Bottom-up)」投資模式,其AI發展以場景主導,先行解決各行各業問題,協助提高效率、收入及利潤等,再擴散至更廣範圍,即場景需求推動為主,故相關風險分散、穩健成長,適合多點佈局。附表為中美AI發展及投資部署之比較。
市場十分關注雙方於AI及科技發展情況,美國眾議會報告指AI監管架構必須全面改革,避免碎片化削弱競爭力,AI亦與能源安全、供應鏈穩定度成為全球關注焦點 ; 中國企業利用海外中介獲取遭禁制之Nvidia晶片,旋即暴露出口控制漏洞,部分評論認為中國在開源模型釋出速度已領先美國。
近期市場觀察顯示,美國AI行業正從「高速擴張期」進入「折舊消化期」, Nvidia GPU在過去2年成為雲服務平台(如Microsoft、Google、Amazon等)的重要基建之一,但隨著首輪採購完成後,資本開支動能逐漸見頂,多家研究機構指出,主要雲端企業延長GPU折舊年期,藉以提升集群利用率和降低財務壓力,意味著未來12 - 24個月新採購(資本開支)增速可能放緩。
知名投資者Michael Burry亦警告,生成式AI商業化步伐不及預期,行業正從「概念推升」走向「盈利驗證」,大量GPU部署後能否帶來可量化收入,勢將成為AI企業估值能否維持之關鍵,令投資者必須重新審視AI產業鏈,區分真正具有持續收入能力的企業,避免單純押注於硬件採購周期,故投資者宜考慮 :
我們處於AI時代,試問如何找到單一冠軍 ? 應為兩條跑道上的雙贏者,畢竟美國強於科技原創,中國強於產業落地,投資勝負取決於能否選對跑道,並在兩邊各佔一席位。
自10月底以來,科技巨頭財報信息喜憂參半,2007年因造空房地產而成名的Michael Burry更提交賣空的基金持倉,立即對市場當頭棒喝及引起市場恐慌情緒,令VIX指數上升至24.6水平。
企業為推高盈利數字,唯有把伺服器服務年限從4年延長至6年,與GPU持續高需求之觀點背道而馳,但目前指數回落較多只因股價上漲過快的適度回調而已,市場反而聚焦於即將公佈的政府數據以及Nvidia財報指引等,如CPI、就業、失業等數據不僅對聯儲局利率調控產生至關重要之影響,更可從中窺視美國經濟發展趨勢。
須知長期經濟發展才是股票上漲的重要動力,未知且即將公佈的數據讓部分保守投資者選擇先行獲利了結,加上美國財政部因政府關門而鎖住資金導致的流動性枯竭,這也合理地解釋為何近期股市緩慢下跌 ; 倘若日後公佈的數據顯示高通脹與低就業等困境,讓人們對AI榮景幻想破滅,估計像2000年互聯網泡沫似乎不遠了。
回顧東驥模擬組合,截至2025年11月19日過去一周收益-2.75%%,年初至今回報為6.55%%(已扣除2%管理費用),成立至今累計升幅達1087.82%,平均年化回報為8.88%。虛擬資產近期急速下跌,比特幣從最高年回報三成,在1個半月下跌至負數,科技股價格回調對短期表現亦帶來一定影響。本周模擬盤組合維持不變。
聲明 : 作者為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士,沒有持有上述所提及的證券。
作者所屬東驥旗下基金及客戶組合則持有Nvidia、Google、Microsoft及Amazon,並有可能出售上述公司的股份。
各位讀者可與本公司客戶服務部聯絡及了解東驥基金模擬組合的詳情 ,請瀏覽本公司網址:www.pegasus.com.hk或致電 : 2232-5800。